信息公开网
首页 公开目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学科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信息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公共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01] 阅读次数:[]


2017年,学校认真贯彻《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公共艺术校园环境营造、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课外艺术活动、公共艺术资源保障和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一、强化公共艺术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美育氛围

学校由香港著名慈善家何崇本先生捐资筹建的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于2017111日正式落成开馆。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和历史文化馆构成,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教育博物馆由我国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庭院式建筑风格,兼具中国传统韵味和鲜明时代特征,简洁大气、宁静清雅。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博物馆和书画艺术馆、霍松林艺术馆及校内碑林等馆所在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展示学校文化底蕴和品位,“以文传道,以文化人”。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用精美书画艺术作品对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的全部教室进行装饰,打造书香教室,营造艺术环境。继续开展老教授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继续实施“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文化育人工程”,开展新生书写能力测试,继续做好每年一度的“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为我校师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同时,学校长安校区北大门“最美喷泉广场”建成,广场区域面积约15000㎡,其中水景面积3642㎡,绿化面积7860㎡,使校园颜值再升级,塑造美丽校园环境。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学生创造艺术美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对校园广播、演出、展览、展示以及校园的整体设计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努力营造更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公共艺术教育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美育氛围。

二、重视公共艺术第一课堂育人作用,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学校增设公共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必修课人文科技艺术专题,该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1学分18学时。此课程在2017年教学中,邀请了党怀兴、张向侠、李继凯、刘星、杨佳焕等校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为全校本科生分别作了题为“汉字文明与书法鉴赏”我们心中的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文人书写行为与书法文化创造”“浅谈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中国画欣赏等公共艺术类专题报告10余场。此课程自2016级开始,覆盖全年级本科生。2017年,约4500名本科生参与此课程艺术类报告的学习。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选修课程在第一课堂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继续开设《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等公共艺术限定选修课,大力加大公共艺术任意选修课开课力度。2017年度中,学校开设“世界音乐综述”“中国书法艺术”“交响音乐赏析”“中国民歌赏析”等公共艺术任意选修课程31门次,选课学生达2602人次,选课人次比2016年增长19.25%

三、丰富课外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大力丰富课外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支持和指导艺术类学生社团开展工作,重点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组织学生赴央视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引进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创“师大有戏”优秀学生话剧展演,打造大型舞剧《孟姜女》并在校内集中展演,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品牌社团活动特色鲜明。大学生“红烛”艺术团坚持以普通学生为主体,以专业艺术团队为先锋,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内容,以艺术实践活动为形式,积极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创作《青春在路上》主题歌曲并拍摄制作了宣传视频;入戏话剧社着重打造《驴得水》、《恋爱的犀牛》《平行世界》等优秀学生话剧;颖玄书画社等举办系列书画技法讲座、书画作品展示、书画交流等活动。

——重点艺术类学生活动推进扎实全面。学校鼓励非艺术类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陕西省京剧院举办京剧进校园陕西师范大学专场演出,邀请延川演出集团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延川优秀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歌剧 魅影》演出精彩亮相2018届陕西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打造大型原创舞剧《孟姜女》,运用声、光、电等舞台科技手段予传统题材以现代表达,通过秦腔、皮影等系列具体形象生动描绘了秦人、秦风,表达陕西特色的文化内涵,凸显浓厚的陕西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连续演出多场,并获陕西大学生校园艺术节“优秀剧目”和“优秀导演”奖;倾力打造舞蹈《鼓舞青春》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陕西高校新年晚会,反响强烈;打造“师大有戏”优秀学生话剧展演活动,《创业时代》、《浪潮》、《遗忘》等优秀学生话剧节目先后在长安和雁塔校区演出多场;积极推进学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民族文化节,“star”擂台赛等特色活动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高雅艺术在校园得到普及,对于提高我校学生的艺术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做好公共艺术教育保障工作,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稳步发展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做好师资保障、场馆保障和经费保障等工作,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师资保障方面,截至20171231日,全校公共艺术类教师队伍共有161人,其中专职教师142人,兼职教师19人,分布于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4个教学科研单位,涉及音乐教育、舞蹈学、美术、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文艺学等学科专业。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07人,占教师总数的66.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74人,占教师总数的46.0%。公共艺术类教师在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学校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重视其实践性成果在评价时的作用和贡献,其在省级以上体育运动训练团(队)、演出团体、艺术院(馆)、新闻媒体挂职工作的经历可作为留学(实践)经历要求的替代条件,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场馆保障方面,场馆数量和面积与去年相同,分别在长安校区、雁塔校区共设有大型剧场3个,多功能厅2个和活动室3个,其中剧场座位数1943个,多功能厅座位数516个。其中,大型剧场终南音乐厅每年承接各类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多功能厅每年承接各类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为全校师生的艺术展演活动提供场馆保障。

经费保障方面,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在近年来稳步提升。2017年度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经费达到999.71万元,比去年增长7.41%。其中投入本科生教育投入438.14万元,研究生教育投入227.7万元,其他专项经费123.87万元,其中包括学生第二艺术课堂经费30万元,微电影制作经费12万元,丝路华章公共演出经费9.95万元。

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美育最基本和最容易的落实方式,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对培育深厚的民族感情、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坚持育人为本,以艺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深入做好公共艺术教育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