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网
首页 公开目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学科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信息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9-22] 阅读次数:[]
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多年来,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发挥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优势,认真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细致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2013年,学校继续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并以陕西省教育厅对我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为契机,全面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我校2013年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健全公共艺术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设有以主管校领导为主任,以教务处、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院院长为委员的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学校明确了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相关教学单位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机构,具体承担全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各类课外教学的专业指导和组织任务。同时,学校还设有艺术教育研究所、文学影视研究中心、博物馆、音乐研究中心、美术油画研究中心、歌剧研究中心、戏曲研究会、陕西省动漫研究基地等艺术教育教学及研究机构。此外,还设有摄影协会、大学生影评协会、大学生“红烛”艺术团、夜歌话剧社等艺术活动社团协会。

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公用艺术教育管理,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学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公共艺术教育相关制度,对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制定有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及实施办法、校园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大学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办法、校园社团(协会)章程、大学生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三、构建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

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艺熏陶,以文化人,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充分依托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相关学院的办学优势,对全校学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学校形成了专业艺术教育带动公共艺术教育,艺术类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艺术修养提升,艺术类通识教育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文化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课程理论教学+社团实践活动+艺术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体系。

四、公共艺术课程培育和建设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源,动员和支持优秀教师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学校目前培育建设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戏曲鉴赏》《艺术导论》等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开设有44门全校通识教育类公共艺术类选修课。

此外,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充分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新趋势,努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共享机制,学校将国际优质网络视频公开课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聘请外语水平高,研究方向与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教师担任校内助教,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在线学习,并结合面授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习。如耶鲁大学Craig Wright教授主讲的《聆听音乐》和密苏里州立大学John Prescott博士主讲的《世界音乐综述》等艺术类课程已纳入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我校音乐学院张向侠副教授、杨阳博士担任课程助教指导学生学习,并受到广大学生欢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相关学科优势,积极挖掘开发公共艺术类精品开放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课程。我校音乐学院孙卓老师主持的《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入选2011年校级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课程。由我校音乐学院曲云、孙卓及孙航三位老师联合讲授的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筝艺术》已在爱课程网站上线,供全国观众在线欣赏。

五、公共艺术课外活动开展

校外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积极打造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文化艺术品位。

学校依托多个艺术活动品牌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红烛”艺术团、心庐诗社、“浮光”爱拍社、“夜歌”话剧社、“德馨”书画社、“蓝草”吉他社等,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元旦戏曲晚会、教师节文艺晚会、师生书画展、中华古典诗词吟诵会、师生摄影艺术展以及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时尚 Cosplay秀等活动。

本年度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社团巡礼月活动、“star”擂台赛、大学生艺术文化节、“科学发展?成才报国”演讲比赛、校园青春歌手大赛、“中国梦?师大梦?我的梦”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2013年4月,我校“红烛”艺术团赴西安音乐厅交流演出,表演水平获得高度评价。5月,我校积极开展了多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丰富学生的高水平艺术活动,提升艺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12月,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教育厅、团省委、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组织举办的“陕西省第四届校园戏剧节”,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获“优秀组织奖”。本年度学校组织50余项暑期“三下乡”社会文艺实践活动,有近千名学生参加,后期要求学生撰写总结和感受,学校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交流会,并表彰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五、公共艺术教育师资保障

学校具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等艺术相关院系,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条件好,特别是拥有一大批专业教师,为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截止目前,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共有公共艺术类专职教师135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4人,占教师总数的47.4%。

同时,通过邀请校外专家赴我校讲学、参加各类比赛、艺术节、电影节、教师画展,参加法国音乐大师班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及教师名师观摩示范课等形式,不断提高公共艺术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公共艺术教育经费和硬件保障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从经费保障、设施配备和资料配置上保障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财务部门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专款专用,保障艺术教育经费。

充足的经费保障和优越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工作艺术教育工作高水平、上台阶奠定了物质基础。

七、省教育厅对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对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审核评估,我校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对待,并对我校2013年6月之前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形成了《陕西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评估自评报告》。陕西省教育厅对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给予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校更好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我校根据省教育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2013年是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新的起点,我校将以陕西省教育厅对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估为契机,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做好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