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网
首页 公开目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学科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信息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2024-2025学年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11-04] 阅读次数:[]

陕西师范大学2024-2025学年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及《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陕西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结合2024-2025学年信息公开工作实际,编制本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信息公开评议及监督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等。报告数据统计时间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如对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陕西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联系(电话:029-85310009;邮箱:xxk@snnu.edu.cn)。

一、情况概述

2024-2025 学年学校全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将信息公开作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依法治校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本学年,学校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以提升信息公开质量为关键,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

学校持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校长办公室牵头协调、校内单位各负其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检查四维一体”的信息公开工作体系。不断优化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压实信息公开主体责任,细化各级单位信息公开岗位职责清单,实现 职责到岗、任务到人严格执行校内各单位初步核查、信息公开机制复核与保密审查 “三级审核” 制度,切实防范泄密风险。

(二)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对照《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50条》,结合学校实际,动态调整充实信息公开目录内容,确保清单事项全面覆盖内容准确、公开及时。进一步细化公开标准,明确各类信息的公开范围、呈现形式和时限要求,提升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严格区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事项,做到主动公开内容分类细化、依申请公开及时响应、不予公开依法告知。

(三)拓宽公开渠道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强化信息公开主阵地建设,优化升级学校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网及各二级单位网站的功能与内容,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充分发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及时推送学校重大新闻、重要通知师生关切信息。依托校内协同办公系统(OA)、电子公告栏、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介,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多层次覆盖、立体化呈现的信息公开网络。通过教代会、学代会、座谈会、书记校长信箱、校务反馈平台、面访接访等渠道,及时了解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落实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切实发挥信息公开在校园民主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公开内容

学校聚焦社会及师生普遍关切的重要领域推动信息适时公开,不断扩大重要信息公开范围,提升服务管理意识。着力加大招生就业、财务资产、人事师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设备采购及重大项目建设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通过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明确公开时限,确保关键信息应公开尽公开,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促廉洁,持续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效能外部形象。

二、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一)整体情况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学校通过多渠道、立体化方式主动公开各类信息,实现 “重大事项全覆盖、日常信息无遗漏”。其中,学校抖音官方平台发布信息83条、视频号发布信息33条。中文主页编发新闻927篇、新闻网编发新闻1099篇,《陕西师大报》出版19期。官方微信发布推送240条,官方微博发布博文4607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人民网等中省主流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95篇(条),全方位、立体化地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辐射面,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1.招生考试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阳光招生”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不断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本科生招生方面,全面公开招生章程、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录取结果、高考招生录取结果、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招生咨询申诉渠道等内容。通过组织校园开放日、线上咨询会、优秀学子回访母校等活动,开通云招生热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研究生招生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及省级招生考试部门政策,做到招考全过程信息公开。主要依托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招生简章、招生计划、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调剂信息复试分数线、复试考生名单、拟录取名单等信息,自觉接受考生社会监督。

2.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将其作为规范财务管理、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一是按时公开预决算信息,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公开2025年度部门预算和2024年度部门决算,全面反映学校收支情况、财政拨款情况重点项目支出等。二是细化财务信息公开内容,公开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规定、受捐赠财产使用与管理情况等信息,对重大建设项目、大型设备采购等事项及时公开决策程序实施进展。三是规范采购和招投标信息公开,通过学校采购网等平台发布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服务工程等采购项目的招标公告中标结果。四是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学校网站、招生简章、入学须知、收费现场公示等渠道,公开学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等项目的标准、依据和投诉方式,保障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

3.人事师资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人事与干部信息公开。干部选任方面,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及时公布干部选任通知、任职公示、任免文件等信息,全程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人事管理方面,一是公开人员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官网、人力资源部网站等平台,发布招聘计划、公告、考试通知、拟聘人员公示等,实现招聘过程全公开二是公开职称评审信息,及时发布评审通知、标准结果,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公开,定期发布师资数量、结构、发展规划等信息。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监督。

4.教学质量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信息公开。一是定期发布教学质量报告,按时公开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保障等方面的举措成效二是公开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通过信息公开网等渠道公布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比、教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比例等核心教学数据,客观反映教学运行状况三是加强学生发展信息公开,定期发布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统计数据,为考生择校和社会了解学校提供参考四是推动教学过程信息公开,鼓励各学院公开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信息,促进教学过程规范透明。

5.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公开情况

通过学生手册、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全面介绍学籍管理、奖惩规定、宿舍管理、安全纪律等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知规守纪。在学生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坚持校内公示和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制度,通过信息公开网、学工部网站公布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相关管理办法,各学院网站公示评选结果,确保奖助工作公平公正。畅通学生诉求渠道,公开申诉处理办法和受理机构,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问题建议

6.其他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持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稳定涉及学校的重大事件调查和处理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说明通报。

三、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

本学年学校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未发生因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费用的情况。

四、因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复议、诉讼的情况

本学年未发生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收到举报、复议或诉讼的情况。

五、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平台资源整合优化力度不足,不同平台间信息同步一致性有待加强

二是信息公开内容的呈现形式可进一步贴近师生阅读习惯,通俗性可读性有待提升;

三是对信息公开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尚不完善。

(二)改进措施

一是优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互通推进信息公开专网与学校主站、各二级单位网站的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与功能联动,打通“信息壁垒”;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信息检索功能,提升师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建立平台信息同步审核机制,确保同一信息在不同渠道的一致性。

二是创新呈现形式,提升解读效果鼓励采用信息图表、政策图解、短视频、直播解读等直观易懂的形式公开信息;加强对政策性文件的“打包解读”,通过“文件+解读+案例” 模式帮助师生准确理解政策内涵;针对老年教职工、新生等群体,推出“定制化信息包”,适配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

三是健全评估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构建“评估反馈 改进再评估”的闭环机制,建立涵盖“公开及时性、内容完整性、形式适配性、师生满意度”的量化评估体系;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座谈会、师生代表访谈等方式,每学期收集一次信息公开工作意见建议;设立“信息公开需求留言板”,及时回应师生诉求,动态优化公开内容与形式。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2024-2025学年,学校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七、清单事项公开情况表

见附件。





陕西师范大学

2025年10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